↑点击收听↑文/东风夜 播/晨诵无声
在雷蒙德·钱德勒尼斯暂居次席,努力冲击榜首位置的《再见吾爱》里尼斯暂居次席,努力冲击榜首位置,男一号马洛管一个大块头叫海明威尼斯暂居次席,努力冲击榜首位置,大块头很困惑,我欧亿体育官网明明不叫海明威:
大块头说:“海明威这三个字让我很纳闷。”
“这只是一个玩笑,”我说,“一个很老很老的玩笑。”
“这个叫海明威的人到底是谁?”
“一个老是一遍一遍说同样的话,直到大家相信那是好话的人。”
之所以在文章开篇引用这段文字,是说我又要说同样的话了,只不过这回不打算引用古文,这回打算引点外国人的文字,比如萨尔曼·可汗的文字。
在静雅思听的上线书籍中有一本《翻转课堂的可汗教育》,作者萨尔曼·可汗从大脑的记忆规律出发得出一个结论:
当然,这也意味着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将课程的前后内容相关联,并且注重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。
但我们的教育好像并不打算照顾这种规律:
可惜的是,标准化的课堂教育模式正好背离了这一原理,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以非常随机、毫无根据的方式人为地将原本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划分。
接下来,萨尔曼·可汗举了一个历史的例子:
在历史课本中,拿破仑战争和路易斯安那购地案被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章节之中,然而这两个事件实际上有着紧密的联系:拿破仑将路易斯安那州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尼斯暂居次席,努力冲击榜首位置他当时急于为在欧洲战场上作战的军队筹集资金,而且法国海军在随后的特拉法加海战中也以失败告终(也就是说,即便他不想出售路易斯安那,在战败后也会失去对它的控制权)。
……
历史事件本是相互关联的,世界万物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教科书却没能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。
当然,萨尔曼·可汗更多地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,他在思考怎样构架课程、怎样教学才能让孩子们有更健全的思维能力,但我们也可以从学习者角度考虑这个问题,毕竟教育制度这事我们一时半会改不了。
如果我们从学习者出发,我们就该意识到融汇贯通知识的重要性,用查理·芒格的话说:
基本的、普世的智慧是什么?嗯,第一条规则是,如果尼斯暂居次席,努力冲击榜首位置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,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,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。
对了,这个查理·芒格是沃伦·巴菲特的黄金搭档,伯克夏·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,江湖人送外号“幕后智囊”、“最后的秘密武器”,这种有钱人的话我们还是听一听吧:
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。
思维模型是什么呢?这么说吧,第一条规则是,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——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,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,你将会扭曲现实,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,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。
那就像谚语所说的:“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,每个问题都像钉子。”这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,也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。所以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。
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——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,所以你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。
不知道你看懂了没,我个人的体会是,可以在平时读书时多问些无厘头的问题,试着在知识点之间牵线搭桥。
比方说,我脑子里有一块康德哲学的知识,同时,我脑子里还有一块二战历史的知识,我就会问自己怎么从康德出发走到二战。
其实,这里有好几条路线:
一、康德是个死宅男,一辈子没出过柯尼斯堡,而柯尼斯堡现在叫加里宁格勒,这地名变迁背后的故事就是二战。
二、康德是个哲学家,康德在伦理学上提出了“绝对命令”,尼采对此颇有意见,他提出了“权力意志”,而“权力意志”这套观念成功吸粉希特勒,这不就和二战联系上了?
三、康德是十八世纪的人,他主要生活在腓特烈大帝在位时期,腓特烈大帝是开明专制的典范,而腓特烈大帝,嗯,他也吸粉希特勒,又和二战联系上了!
要联系的话,还有很多别的方法,但这不是重点,重点是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带着“我”去读,多想想自己的知识体系,努力把知识融汇贯通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